百合的栽培种植方法范文篇1
关键词:野生百合;引种;栽培技术;贵州省
百合为百合科百合属球根草本植物。百合属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食用和药用价值,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1,2]。我国的百合在种质资源的保护和收集、新品种的培育、产业化生产等方面与国外存在着较大差距。越来越多的百合种处于濒危的边缘,应当加强百合种质资源的保存和收集工作,建立濒危百合种保护区。百合种质创新已成为我国切花市场核心竞争力的瓶颈。而珍贵的野生百合种质资源搜集、评价和利用是种质创新的基础[3-6],野生百合种质资源调查亟待加强。贵州百合属植物资源丰富,应加强对百合的了解和认识;建立百合属植物种质基因库,为选种、育种及深度开发做准备;加强对外宣传,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分区域地开展调查、收集、鉴定和评价,重视栽培繁育技术,建立科学系统的繁殖体系,为濒危种的繁衍发展创造新的可能性;建立长远的百合育种计划,开展有效的保护,将传统育种技术与生物育种技术相结合,并对其在保护的基础上加以利用。现将贵州野生百合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繁殖方法
1.1鳞片繁殖
对既不易获得种子,又不易产生株芽、子球的百合种类,可用母球的鳞片扦插繁殖。用小鳞茎繁殖虽然速度较快,但容易退化,球茎产量也会逐渐下降,因此进行鳞片扦插最为适宜。鳞片繁殖是常见的繁殖方式[7-9],方法简便,易掌握,繁殖系数最高。在秋季选择健壮无病植株,采挖鳞茎作繁殖材料,剥除鳞茎表面病枯鳞片,采用苗床扦插方法,选择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质土壤。生产期间注意追肥、管理,3年后鳞茎长成。
1.2子球繁殖
对不易获得种子的百合种类,可用其茎生子球繁殖。即利用植株地上茎基部及埋于土中茎节处长出的鳞茎进行繁殖。先适当深埋母球,待地上茎端出现花蕾时,及早除蕾,促进子球增多、变大。也可在植株开花后,将地上茎切成小段,平埋于湿沙中,露出叶片,约经30d,在叶腋处也能长出子球。在10月收百合时,把小鳞茎摘下,种在苗床上。苗床宜选在湿润、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土或腐殖土地段,整细,做到畦高、沟深。
1.3珠芽繁殖
珠芽繁殖是用叶腋间产生的珠芽于夏末成熟时采收,然后直接播种或湿润沙混合,贮藏在阴凉通风处,于9~10月在苗床上开沟3~4cm,点播行距10cm左右,株距6~8cm,覆细土盖草帘保温。待翌春揭除草帘追肥。出苗1周后即可将其移栽于苗床上,日常注意遮荫。到第3年秋季有一部分可达到种茎标准,较小者可再培养1年。
1.4种子繁殖
利用百合成熟的种子播种,可在短期内获得大量的百合子球,供鳞茎生产和鲜切花培育用。百合种子发芽有子叶出土和子叶留土2种类型,前者播种后15~30d子叶顶端露出土表;后者种子在土中形成越冬小鳞茎,至翌年春季才由小鳞茎内长出第1片地上部的真叶[10,11]。播种用土可用2份肥土、2份粗沙和1份泥炭配制,同时加入少量磷肥。床内温度保持在15~25℃,10~15d出苗。
2选地整地
2009年3月,把引种的百合种植在贵州省植物园内。百合喜凉爽,较耐寒,喜干燥,怕水涝,适应范围广。百合栽培地选择在贵州省植物园内。贵州省植物园地处中亚热带,地理位置为北纬26°34′,东经106°42′,海拔高度1210~1411m,常年平均气温14℃。栽培地是肥沃的砂壤土,地势高、排水良好、土质疏松。选好地后,施足基肥。先撒施优质腐熟厩肥,耕翻25~30cm,耕细整平。整地成平畦,畦面宽120cm,长240cm,畦间距30cm。
3田间管理
百合在种植前进行田间除草,彻底清除土中草根等。在封垄前进行多次除草和中耕,中耕宜浅不宜深。在百合生长期进行适当除草,以不伤百合的根部为宜。百合比较喜肥,应适当追肥。百合休眠期在畦面上施1层腐熟厩肥。在生育期追施2次肥,第1次在百合苗高10cm左右,第2次约在6月中旬收获珠芽后。百合的水分管理主要是排水防涝。春末夏初,温度高,湿度大,应注意排水,降低土壤湿度。7~8月,百合进入休眠应保持土壤疏松,以保持土壤湿润。
4病虫害防治
百合主要发生病毒病、茎腐病、疫病、立枯病、叶斑病等病害,在引种栽培过程中,发现严重病株,应及时拔出、烧毁。叶斑病用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d喷1次,连喷3~4次。虫害主要是地蛆、蛴螬等,可用呋喃丹或乐果喷杀。
5采收及贮藏
试验引种的野生百合于2
[1][2]
百合的栽培种植方法范文篇2
经过二年的大学学习在有几个月就毕业了,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让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我来到了辉南的一家花莆基地实习,经过这次实习使我花卉的栽培,管理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花卉的种植发展趋势有了初步了解,并通过这次的外出实习对我的耐力进行了一次考验。在实践过程中,听取了园林处人员的实习安排。安排好后,在园林处的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了位于镇区的花木场进行参观,对实习项目有了实质了解,通过几天的实践操作,并且在专业的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有序的进行工作,其中包括了对种植植物的栽培方法,淋水管理以及花场种植调节,使我对花卉植物的栽培方法以及淋水管理有了一定的认识,最终使自己对花卉的种植与管理更加合理,更加具有科学性,使植物的生长更加茂盛。除了在工作实践中有了一定的成果外,在平时的人际交流和工作过程中,都能够与员工和谐共处,互助互爱。在与公司员工交流时,能够认真听取他们的看法,虚心请教花场内的专业人员,遵守花场的规章,准时上班,不迟到,听从专业人员和主管的安排。通过几天的实践操作后,使我慢慢地熟识了花卉行业的程序。三天后,通过花场的人员的再次指导下,使我对部分的名贵花木的栽培与管理要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学会了花木的栽培和管理的基本方法后,在月号---月号期间,在园林处人员的带领下来到了个体花场进行个人的现场实践以及交流,在通过当地花场的专业人员的指导和交流下,继续学习花木的栽培与管理,以及现场地进行鉴别花木的病虫害,从而作出合理的防治措施,使花木能够正常生长。在工作的同时,通过与花场的专业人员的经验交流,从中获得了大量的栽培和管理方法,实践时的注意事项以及栽培好花木,管理好花木的最基本的要领和花木的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以及肥料的合理使用,农药的合理运用,使花木的美观不受损害以及使花木旺盛生长。花场人员带领我们进行百合花的栽植。
百合花的种类很多,花色丰富,花形多变,花期较长(自春至秋),具有浓香,是世界著名花卉之一。百合花既合适盆栽观赏,又适宜于地栽作切花,地下鳞茎还可供食用和药用,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之功效。
百合花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原产我国、日本、朝鲜等,性喜湿润、光照,要求肥沃、富含腐殖质、土层深厚、排水性极为良好的砂质土壤,多数品种宜在微酸性至中性土壤中生长。
栽种百合花,北方宜选择向阳避风处,南方可栽种在略有遮荫的地方。种植时间以8-9月为宜。种前一个月施足基肥,并深翻土壤,可用堆肥和草木灰作基肥。栽种宜较深(一般深度为鳞茎直径的3-4倍),以利根茎吸收养分。北方如栽种太浅,冬季易受冻害,并会影响根须和小鳞茎的生长。生长期间不宜中耕除草,以免损伤根茎。若有条件,可在种植地面撒一些碎木屑作土壤覆盖。这样,既可防止杂草生长,又可保墒和降低土壤湿度,以利鳞茎发育。
百合的栽培种植方法范文篇3
关键词:花生;地膜覆盖;荚果性状;成熟饱满度;产量
中图分类号:S565.204.8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4)09-0049-04
花生(Arachishypogea)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籽仁含油量高达55%,是稳定中国植物油市场的重要支柱,生产上有地膜覆盖、露地和夏直播等多种栽培方式。花生地膜覆盖栽培产量高、效益好,在我国主要花生产区广泛应用[1,2]。较露地栽培,覆膜种植更有利于花生干物质积累、分配与转移,有利于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能够显著增加总生物量和荚果产量,提高经济系数[3~5]。
覆膜栽培对花生生理特性的影响已有大量研究,认为能增加花生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指数,增强光合活性,提高光能利用率,降低细胞膜相对透性[6];能提高土壤活跃微生物生物量,促进土壤养分的分解,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含量[7]。花生具有无限生长习性,开花期持续一二个月,同株结的果,由于形成先后和着生部位不同,其成熟度及果重变化很大。而有关覆膜栽培对花生生殖特性和荚果籽仁成熟饱满度影响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本试验设置春播花生覆膜与露地种植两种方式,研究对比其花生生长发育动态,以及对荚果、籽仁成熟饱满度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与基础地力
试验于2013年在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实验农场进行。试验地为粘壤土,耕作层基础地力为:有机质含量18.1g/kg、全氮0.97g/kg、碱解氮110.23mg/kg、速效磷40.78mg/kg、速效钾70.65mg/kg。供试花生品种为花育25号。
1.2试验设计与田间管理
播种前,基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200kg/hm2后深翻。垄作,垄底宽90cm,垄面宽55cm,垄高12cm,垄上行距35cm,一垄双行。垄上开沟,沟内用迷宫式滴灌带造墒,5月1日播种,播深5cm,穴播2粒,穴距17cm,种植密度为13.07万穴/hm2。试验设地膜覆盖栽培和露地栽培(对照)2个处理。每处理重复4次,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为5.0m×2.7m=13.5m2。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高产田。
1.3测定项目与方法
1.3.1植株性状和干物质积累从结荚后开始,每隔7d取样1次,每小区取样5穴,选长势一致的5株测定主茎高、侧枝长、主茎节数和绿叶数、单株结果数、叶面积,将整株分为叶、茎/叶柄、果针/果柄、荚果等几部分取样于烘箱内105℃杀青0.5h,然后将温度调至80℃烘干称重。
1.3.2测产与考种每小区量取6.75m2实收测产。风干后,每小区挑选100个双仁饱果称重,计算百果重。随机称取500g荚果,分别计算饱果数和饱果重,然后全部剥壳,计算饱仁数、饱仁重和出仁率。
1.4数据统计分析
采用MicrosoftExcel2003计算试验数据平均值并作图;DPS7.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最小显著极差法(LSD)进行平均数显著性检验。
2结果与分析
2.1覆膜栽培花生的植株性状
由图1可知,在花生不同生育期,两种栽培方
式的植株性状有较大差异。覆膜栽培花生结荚期的主茎高、侧枝长、主茎绿叶数和叶面积指数显著高于露地花生(CK),分别增加13.84%、5.54%、28.00%和24.65%;至饱果期主茎绿叶数和叶面积指数仍高于对照,主茎高和侧枝长有降低趋势,两个处理的差异未达显著水平;收获期,覆膜栽培花生的4个植株性状均小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
2.2覆膜栽培花生的干物质积累动态
由图2A可知,花生单株干物质积累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覆膜栽培显著高于露地栽培(CK),结荚42d后两个处理差异不显著。覆膜栽培花生的单株干物质积累速率最大期早于对照,前者出现在结荚7~14d,后者出现在结荚14~21d,前者较后者早17%。覆膜栽培花生单株干物质积累最大值早于露地栽培花生,且积累量也较高,前者在结荚49d后单株干物质量呈降低趋势,后者在结荚56d后开始降低。
两个处理花生的荚果干物质积累均呈“慢-快-慢”的S形增长趋势,覆膜栽培花生的单株荚果干重显著高于露地栽培花生(图2B)。覆膜处理花生的荚果干物质积累快速增长期早于露地处理,前者比后者早1周左右,快速增长期均持
干物质积累动态
续3周,此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前者较后者高11.35%。覆膜处理花生的单株生产力为29.03g,露地处理为26.83g,前者较后者增加8.20%。
2.3覆膜栽培花生的荚果及籽仁特性
由表1可以看出,覆膜较露地栽培饱果数和饱果重增加,秕果数和秕果重降低,果数差异达显著水平,果重差异未达显著水平;饱果数和饱果重分别增加7.51%和3.98%,秕果数和秕果重分别降低15.70%和8.98%。覆膜处理显著增加荚果成熟饱满度,数量比饱果率和质量比饱果率分别增加9.63%和4.10%。表2显示,覆膜处理增加饱仁数和饱仁重,降低秕仁数和秕仁重,两个处理未达显著差异;籽仁成熟饱满度有显著差异,数量比饱仁率和质量比饱仁率分别增加5.85%和1.00%;覆膜和露地栽培的出仁率分别为71.03%和70.53%,差异不显著。
2.4覆膜栽培花生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由表3可知,较露地种植,覆膜栽培显著增加花生产量,增幅为25.22%;覆膜栽培增加单株结果数、百果重、百仁重和收获指数,增幅分别为7.69%、10.81%、7.52%和6.98%,其中百果重差异达显著水平。
3讨论与结论
我国花生有多种栽培方式,春花生起垄覆膜栽培是目前花生主产区一种重要的栽培模式[8]。覆膜栽培比露地栽培植株发育快、长势旺,覆膜的花生植株高、分枝数、果针数、荚果数和叶面积等植株性状均高于露地花生[9]。本研究表明,较露地栽培,覆膜处理在结荚初期显著增加花生主茎高、侧枝长、主茎绿叶数和叶面积指数,至饱果期和收获期上述性状呈降低趋势。说明覆膜栽培有利于协调花生生长,促进生育前期花生的营养生长,缩短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重合期,荚果形成后能较快成为生长中心,营养生长减弱,有利于形成高产的株型结构。
花生产量形成与整株及荚果干物质积累动态密切相关,积累速率大和产量形成期长是高产的基础。甄志高等[3]研究认为,较露地栽培,地膜覆盖促进花生的生育进程,整个生育期干物质积累始终处于较高水平,有利于光合产物的形成和干物质的积累与转移。桑选民等[5]研究认为,地膜覆盖花生单株干物质积累速率大,荚果体积增长快,干物质积累速率大。本研究结果与以上研究结果基本一致,随生育进程,覆膜花生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始终大于露地栽培花生,最大积累量及最大速率出现时间也早于露地花生。两处理的单株荚果快速积累持续期基本一致,此期覆膜花生的平均积累速率显著高于露地栽培花生,出现时间也早于露地花生。地膜覆盖能促进荚果快速积累期提前1周左右,此时整株干物质也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植株生命力旺盛,植株干物质转运至荚果的比重较多,且转运启动较早,这些均有利于提高产量。
地膜覆盖栽培可改善花生的产量构成因素,影响荚果产量。研究发现[10,11],地膜覆盖增加了花生单株结果数、百果重、单株生产力和收获指数,进而提高花生荚果产量,较露地栽培增产25%~30%,最大可达40%以上。本研究表明,较露地栽培,覆膜栽培花生产量增加25.22%,单株结果数、百果重、百仁重和收获指数均有增加,百果重增加最显著。覆膜栽培增加花生单位重量的饱果数、饱果重、饱仁数和饱仁重,从而显著增加荚果和籽仁的成熟饱满度,提高出仁率。因此,在荚果特性方面,覆膜花生主要通过增加百果重、荚果和籽仁的成熟饱满度来提高产量。
参考文献:
[1]
万书波.中国花生栽培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张贵国,吕敬军,赵存花,等.不同地膜覆盖栽培对花生经济性状及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1(3):52-53.
[3]甄志高,段莹,赵晓环,等.不同栽培条件对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J].花生学报,2005,34(1):28-32.
[4]陈效东,袁君,刘桂花,等.夏花生地膜覆盖高产机理及其配套技术[J].花生科技,2000(3):23-26.
[5]桑选民,常铁牛,胡恩龙,等.地膜花生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规律研究[J].华北农学报,1988,3(3):25-31.
[6]李艳,郑亚军.渗水地膜覆盖对花生叶绿素含量和细胞膜透性的影响[J].河北农业科学,2006,10(3):46-49.
[7]林英杰,高芳,张佳蕾,等.不同种植方式对花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活性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0,21(9):2323-2328.
[8]陈有庆,王海鸥,彭宝良,等.我国花生主产区种植模式概况[J].中国农机化,2011(6):66-69.
[9]周可金,许承保.不同果型花生品种的生理生态差异研究[J].花生学报,2003,32(增刊):356-360.
【百合的栽培种植方法(收集3篇) 】相关文章:
下雪日记[精选](整理5篇) 2024-07-13
[精选]开学日记(整理5篇) 2024-07-04
精选小学四年级数学日记(整理2篇) 2024-07-04
开学第一天日记精选(整理9篇) 2024-07-04
[精选]暑假旅游日记20(整理12篇) 2024-07-03
万圣节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7-02
初二的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7-01
那一刻我真后悔作文(整理4篇) 2024-07-24
百合的栽培种植方法(收集3篇) 2024-07-24
百合的栽培技术要点(收集3篇) 2024-07-24